- 范文正文
-
今天是7月20日,白素贞还是没能在贵州找到她的许仙,天空依然飘着雨,时大时小,兴许我们的白娘子也会累吧。作为快乐学校支教队三组的“勇往支黔”,前后历时一周,下午,终于到达了支教地点—盘县淤泥河乡米妥小学。
(到达米妥小学的部分志愿者 )
三组是一个特殊的支教队伍,所有的队员来自遥远的北国辽宁,辽北技师学院。他们中有老师,有学生。年龄也参差不齐,上到41岁的聂大姐,下到19岁的小高迪,但大家的目的都一样,给山村孩子带去温暖。
除去每个人的行李,“勇往支黔”给孩子们带了电脑、书籍 、桌椅、文具等物品,而这些东西,也是使得我们行程拖缓的原因。到达米妥小学的路上,我们不得不在当地包了一个面包车,拖着我们浩浩荡荡的行李。因为车大部分空间都被行李堆满了,其中三个志愿者不得不另行乘坐小巴车前往。也许是就快见到孩子们了吧,大家都忘却了一直赶路的疲惫,在拥挤的车里兴奋着,时而哼点小曲儿,时而拿起手机拍窗外的风景,还不忘和司机师傅聊聊当地的民风民俗。从淳朴的司机那儿我们了解到,淤泥河是一个彝族聚居地,而今天,我们正好赶上当地的火把节。这不,谈笑间,已经看到了穿着民饰的妇女,可高兴了我们这群来自北方的志愿者。
车已经缓缓驶进了小道,刚好能够车辆单行,村落里的喇叭不时发出点声音。“米妥小学”几个大字顿入眼球,
是的,我们终于到了。
(志愿者们前往宿舍)
热情的王校长把我们带进了学校。由于有大门紧锁,学校里没有任何一个学生。老师们的办公室,由几张桌子简单拼凑,那台由乡上送来的打印机,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志愿者们的床,除了女生可以拥有三张床垫,都是由课桌临时凑合的;用来给孩子们做营养午餐的食堂,也由于放假的原因结了蜘蛛网……
(老师们的办公室)
在和王校长的交谈中,初步了解了米妥小学的一些情况。米妥小学只有一、二、三和五年级,在职教师共9位,每个老师基本上都是全才,什么课都教。大多数学生都是本村的孩子,也有极个别需要走远路过来上学的,也有一两个是由于家庭原因,自己一个人生活的孩子。
到达米妥的第一天,什么都还不是很了解。安置完毕后,望着大山处飘扬着的国旗,我知道,还有很多事会发生,关于孩子们,关于志愿者们。
(志愿者队长刘海岩和王校长在交谈)
文/勇往支黔 张红梅
图/勇往支黔 张红梅
编辑/贵州校媒 张磊
-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作品部分转载于互联网,旨在为网民提供阅读参考,若《盘县“勇往直黔”队:一波三折路,为爱黔行| 支教日记》一文涉及版权问题,或原作者不同意本站转载您的作品,请通过页面底部邮箱告知我们;因为本站编辑人手有限,而部分文章作品原出处也无从考究,所以若没注明本文出处或转载到本站请您谅解,感谢您的包容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