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正文
-
大学生农村支教个人日记范文1
贵州山区支教手记
这里每天的一点一滴都被我们记录着,不光是文字、图片,更多的是镌刻在脑海的印记,我很荣幸我能成为今天的记录员,我想我不仅仅是一个记录员,而是一个细细搜集幸福的观察者。
今天我虽然只有一节课,但我却和我们班孩子们度过了三节课,第一节我又唠唠叨叨地给他们上了一节英语语法课,虽然他们不经常回应我或者只是小声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但他们抑或眉头紧锁,抑或带着强烈求知的眼神看着我,能看出他们都很认真的记录着我为他们总结的语法要点,这一刻我是幸福的满足的。我们九年级的第二节课是手语课,我恰好路经我们班就正好站在门户一起与他们学起了我们队歌《最好的未来》手语,他们记得好快,最后李炯凤老师将我叫到讲台娱乐一下,我欣慰的在他们的提示下完成了一段手语。接下来的拓展课,我辅助我搭档武贵越老师一起给我们班孩子们讲了一些运动会事宜,然后大家分头去练,我发现和他们一起玩很享受很欢乐。我会在我们班男生投篮进球是情不自禁的在远处为他们鼓掌,恍然间,想起了高中的篮球赛,一种说不出的感情涌入心头,可能是看到了他们就像看到了当年的我们吧。高中那些记忆依然清晰的浮现在眼前,可能今天的这个瞬间也会被我铭记吧,一如过去那一幕幕,让我回味无穷。
通过上课我感到我的每一句话都敲到他们的心里,突然觉得老师这一角色的重要性。而我也更喜欢和他们一起相处,不仅仅是课堂上,更多的是课余时间。可能是这周开始了家访的缘故,我发现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他们谈天说地更能理解来这支教的意义。
来贵州十多天了,来之前的许多期待都变成了一堂堂课,一个个笑脸,一次次例会,我们来之前的许多的幻想都变成了现实,虽然我们有时可能失望过、面对学生生气过、上课受挫过,抱怨虽然少不了,但其实只是嘴上出出气而已,我肯定的说,这些都不能改变我们来这的初衷,不仅仅是今天,是每天,我都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带着更多的爱、记着我们的初衷,面对队员、面对学生完成我们的使命。
依稀记得在南京培训时,老队员送我们的两句话——带着爱而不是期待,有角色就有责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不能期待改变他们太多,甚至没有任何改变,那我们至少可以说我们为此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所以我请求并要求自己珍惜在这里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每一节课,珍惜和他们相处的每点每滴。来之前,在知道我为此不能回家的情况下,我没有后悔做出了这个决定;我希望,在结束回去之后,我仍然能够无怨无悔,能在若干年后回忆起这段岁月时,不会因为我没有尽最大的努力而懊悔。
大学生农村支教个人日记范文2
十五天·一辈子
离开慧能希望小学,离开大方,离开贵阳,静下心来回忆那段日子。
山里的孩子很懂事,懂事到小心翼翼只怕惹你生气。
山里的孩子很单纯,单纯到所有的喜恶都毫不掩饰。
山里的孩子很念情,即使隔着千山万水,无数的问候也会扑面而来。
在慧能那段时光里的每一份欢乐,每一处细节,每一点感动,忆往如昔,点点滴滴都是这个夏天里最美丽的记忆。
7月26日,到达大方县,与大部队汇合。27日购买必备物品,然后坐上去往支教小学的汽车。崎岖的山路,一路颠簸,学校在半山腰,校门前是一条长长的斜坡,延伸到远处可以看见坐落几个房屋,坡下是一个湖,学校大门的左侧挂着慧能希望小学的牌子,短短六个字却已经脱落了两个字。我们把行李卸在了门口的值班室旁等待校长的到来,这期间我把只有两层的学校逛了一遍。教室的门是锁着的,从窗户往里看,简单的教室,红棕色的长桌长凳,陈旧的黑板,几块抹布当黑板擦。校长来之后,带我们去到办公室,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我们便开始整理行李,准备迎接15天的支教生活。
第一天上课,早上的天阴沉沉的,随着上课时间的临近,我们脸上的笑容变得些许僵硬,因为学生来的太少了。我们是暑假去的,这帮孩子也已经放假了,是校长提前几天通知他们回来上课,我们都是学生,总希望自己的假期时间能长一点,而且大山里的孩子都想有更多的时间帮家里做农活。鉴于人数太少,我们临时决定将三四年级合并,这样一共才有十个人左右,五年级,六年级另外两个教室,因为六年级教室没有钥匙,所以是翻窗户进去的。
每个老师的第一堂课是至关重要的。曾无数次构想着课堂的情景,想着怎样才能更生动,也困惑自己所授的知识对他们会不会太困难,以及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加明白。我是六年级的班主任,教授英语。第一节课,我怀着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走进六年级教室,讲台下面坐着12个学生,每个人都好奇的打量着我,当我与他们对视的时候,他们会羞涩的低下头,摆弄着手指头。我首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介绍了这15天的教学任务:1、问好。2、做自我介绍(姓名、年龄、来自哪里)3、小星星的英文歌曲4、常用单词(爸爸、妈妈、老师、学生等)。接下来我并没有按照事先所准备的开始讲课,而是聊到了自信心这个话题,帮助孩子找出优点,找回自信,这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只有自信,才能上进。
接下来的几天,学生开始陆续多了起来,我们感到很欣慰。早上他们很早就就来到学校,有些孩子选择在教室看我们给带来的图书,有些孩子和支教老师玩老鹰抓小鸡,跳绳,打篮球等游戏。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唱歌,我们教了《阳光总在风雨后》、《我的中国心》、《大山外的梦》等等。
家访是此次支教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要收集贫困小孩的信息,在支教结束之后寻求“一对一”帮扶,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在求学之路上能够顺畅。有一天放学前,下起了暴雨,支教老师们商量一番决定联系家长来接孩子,有7、8个孩子挤一个车回家的,也有本来无人接伤心的哭却突然见到父亲露出欣喜地笑容的,陆陆续续很多孩子被接走了,最后我班剩下三个孩子,我们决定将学生送回家。雨淅淅沥沥的下着,队长、副队长、贵州本地的队友还有我,下午两点半下课后我们一行四人送三个孩子回家,再去一个孩子家家访。蜿蜒崎岖又满是泥泞的山路对我们也算是个挑战,在我看来,对于走山路我们倒像是个孩子。学生们总会轻巧的跳过水洼,找到相对结实的路面,我们虽然跟着学生的脚步,却也会伴随着尖叫声偶尔踩入水坑中。一路上跟他们聊着天,不时会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三个孩子家的方向大致是一样的,但还是要走一些分岔路,到学生黎雪家的路口时我们两个支教队友送学生,剩下的人在路口等候,因为之前来过家访,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加上这段路不是很难走,所以比较轻松。去往第二个学生家的路途中,有一段路泥泞不堪,根本找不到地方下脚,这段路走完,我们的鞋子看不出本来的面目了。
真正的挑战是去最后一个学生卜国刚家,他是我班最大的学生,14岁。去他家的有两条路可选,第一条路是穿过苞米地的小路,需要走半个小时,但有可能会遇到蛇;第二条路是走大路,需要走两个小时,我们果断选择了走大路。"万里长征"开始了! 漫长的两个小时的"征程",一路充满了歌声,笑声,这样也是为了缓解我们的疲惫,国刚也特别的热情,在路上给我们摘了梨子,梨子很美味。经过像丛林探险一般的跋涉终于来到了他家,几间平房,没有玻璃,圈里养着一头母猪和一头老黄牛,院里还养着许多柴鸡,家里有他的妈妈、奶奶、弟弟和妹妹。他的妈妈和奶奶热情的招呼我们坐下,给我们拿黄瓜和梨吃。在这贫穷落后的地方,这样的招待方式应该算是很高规格了。国刚的父亲在外打工,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父亲打工赚的钱。国刚在学习之余会帮家里做农活,家里人虽说没有重大疾病,但微薄的收入让家里的生活也是捉襟见肘,国刚的学费是家里最大开销,不过,家里人依然支持国刚学习。简短的家访结束后,学生家长要留我们吃饭,但我们婉言谢绝了。回来的路虽是"万里长征",但是雨过天晴,我们尽情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到最珍贵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歌声笑声继续填满了我们的路途,下午6点钟,终于回到了学校,身上满是疲惫,满是泥巴,但觉得很值得,这也正是我们整个支教生活的一个缩影。
这帮孩子对我们大学生非常热情,每天早上六点半就有一些孩子赶到了学校,下午放学时他们都舍不得走,呆在学校跟我们做游戏,打篮球,聊天……这群可爱的孩子们用这么多简单的方式告诉我们他们对我们的喜爱。
记得每次的手工课结束都会收到一大袋的礼物,每个礼物上都有孩子们星星点点的话,他们用稚嫩的笔触书写着感谢与爱,淋在我们心上,汇成了一条爱河。有时候孩子的一句简简单单的话,都能够在我们的心头击起层层涟漪。
记得他们会牵着我们的手去教室上课,会围着我们跟我们聊天,和我们做游戏,听我们唱歌;会笑着跑到我们面前向我们问好;会热情的给我们带路;会抱着我们的腿向我们撒娇。这是群多么简单可爱的孩子呀,他们就是一个个幸福的缩影。
支教已经过去将近两个月,孩子那幼稚的脸庞,天真的笑脸,渴求知识的眼神,还浮现在我的眼前;老师好,谢谢老师,老师你们还会回来么的声音,依然回响在我的耳旁。
也许有人会问:“你们支教了15天,最终离开了大山,离开了学校。有个问题,就是你们走后,这些孩子又恢复到从前的生活、从前的环境,那么,你们走后,孩子的希望在哪里?这个问题,我认为,希望在孩子自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做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我们走后,孩子们心中依然充满希望。
这次支教,全程自费,生活艰苦。很多人都很诧异,都会问为了什么。我想说,其实原因真的很简单,为了爱,为了心中那份简单的梦想,为了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如果有一天,你支教的孩子告诉你:“哥哥姐姐,以前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学习,每天就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但是现在我知道了,我以后要成为和你们一样的人。”那就请你欢呼吧,这便是支教的意义之一,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梦想,什么是未来,他们只知道读到什么时候就上到什么时候,读不好、考不上就不读了,但是因为有你,是你给了他们一个榜样的力量,也许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因为有你,给了他们一个正确的人生导向,你就是他们的梦想,对他们而言大学不再遥远,梦想触手可及。其实,能成为他们的朋友,成为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人,那是我们所有人最大的收获。
其实我一直都懂,也许我们的匆匆路过只是打扰了他们原本世界的宁静。然而我始终相信山里的孩子就像低着头的向日葵,虽然生活让他们萎缩变形,但是哪怕我们能给予他们一丝光线,他们也会仰起头拼命向上。有很多人如同我们一样走进大山,只是因为时间、精力、金钱或者更多原因无法为那些挣扎着的孩子做得更多,也许我们能做的只是为他们留一段无比美好的回忆;也许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的远远比我们给予他们的要多很多。
时光走了,我们会飘散在哪里?像断线的风筝只是想再次回忆飞舞在空中的美丽。我们的希冀也很简单:
只是希望很多年后,孩子们会想起我们带领他们学习的日子,会想起我们教给他们的歌,会想起简陋的校园曾有过我们忙碌的身影。
只是希望很多年后,我们会想起有一群孩子给我们带来欢乐,唱我们教给他们的歌,送给我们他们亲手叠的玫瑰花以及一封封感情流露的信件。
或许想起一些曾经的风景,就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
回顾曾经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泪眼朦胧与山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脑海中的画面仿佛就在昨天,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晰,所有的遗憾也变成了最美好的回忆!15个日日夜夜既长又短,分分秒秒锁住心中的思念,留住旅程的烙印,留给岁月慢慢回味,深切的祝福你----大山里的孩子。
大学生农村支教个人日记范文3
青春之花,因“山人行”而绽放
2014年春天,从贵州回到大连之后,我一直忘不了我作为老师的日子。每次翻开学生们写的信,想起他们每天走在求学的山路上,翻山越岭。作为一个贵州人,我一直觉得我有责任做些什么事情。一路黔行,有你有我。不能只是一次支教体验!
在大连,当看到人们穿行于繁华的城市,灯红酒绿,抱怨着交通的拥堵,填不满无尽的欲望。都让我不禁想起我的学生们。每次来到海边我都记得学生们对我说的“老师,我将来也要去海边上学”。一个月心神不宁。我决心要成立一个社团,以爱的名义集结,开辟一条大连到贵州的支教路线,为贵州山区孩子带去新老师,新思想,新希望。
世上总是好人多的,当我说出我的想法后,我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山人行”贵州公益团队应运而生,我们立足于大连,牵线贵州。以支教为主,环境保护宣传为辅。以当代大学生为主,动员社会力量,一起为贵州山区孩子们牵手并行。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我们在学校做了很多宣传,经费都是自己掏钱。我们也给很多公司以及基金会打了电话,通宵整理资料,虽然最后没有企业愿意帮助我们。但无论如何,我一直特别感动于这些同我一道的人。
还记得通宵那晚下小雨!我和大家聊起那些学生,讨论他们的欢乐和前途。聊起我们的童年和梦想,聊起孩子们曾在一个雨天全体裸唱国歌,升起国旗的场景。
这些忙碌而充实的日子在我们招募完志愿者之后稍微得到缓解,因为我们的人更多了,可动用的资源更多了,我对我们山人行的未来充满信心。
短短数月,认识太多的人。
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了一个真正的贵州人。
我们一起为贵州的明天努力着。
看着大家一起为七月所付出的努力。
当看会儿书也变成一种奢侈,
日夜苦战,东奔西走。
那时候,我们在一起。
我们是战友。
山人行,
有人路过走了,
也有人越陷越深。
有人夸夸其谈,
也有人默默工作。
三十个支教志愿者终于招募完毕,我们都期待着七月的到来,期待着我们这次贵州之行,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一起筹集经费,集体打工,回收大四棉被,在学校做义卖等,当然我们也得到一些爱心人士的赞助,他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给那些孩子带去一些学习用品等。
作为组织者,我们联系支教学校,安排志愿者中转的住宿,保险以及车票行程。以及协调各方面的安全问题都是很麻烦的。但是我们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很多锻炼,只希望我们能把这条支教路线开个好头。
七月二十八日,经过四天的奔波,我们三个支教小组都分别到了指定的支教学校。开始了我们原本计划好的家访教学工作。同时,我们坚持每天记日记,把每天的教学感受以及家访资料记录下来,为以后宣传以及帮助孩子们寻找资助人做好资料收集。
我知道,对于新志愿者来说,这些日子将是他们一生难忘的,因为无论将来他们是什么人,但在这儿他们都是纯粹的。
我对很多学习学妹说过,当你在大学里面很忙碌却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忙,或者你在大学里面很闲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时候,你应该去支教,让心进行一次旅行。在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体会人世间最纯粹的感情,那种藏在心底久违的真善美,你会发现一个真正的自己。也是在那么一刹那之间,你会发现原来世界如此需要自己。
当然,这就是责任的问题了,我一直认为,爱让一个人选择一条路,而责任是使一个人坚持走下去的东西。所以我们山人行的口号是:山人行,我们在一起,不只是感动,更是一种责任。
对于支教过程,每个志愿者接触的学生以及感受都是不同的,我作为一个贵州人,相比其他志愿者更了解当地孩子的情况,当时,我所在的学校的是木拉小学(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阿市乡木拉村),那里的一切就像是我十年前的家,晚上的时候,山里面很安静,能清楚听到虫鸣和远处溪流的声音,我喜欢一个人爬到半山去看挂在天空的月亮,想想白天给孩子们上的课,进行一天的总结。
我对一对姐弟映像特别深刻,我们到木拉的第一天就是姐姐带着我们家访的,后来一直拉我们在他们家吃午饭,小弟弟特别可爱,和我们拍了很多照片,后来去上学的时候也是一下课就来找我玩,让我教他们唱歌。支教期间有一次姐姐看我们吃的蔬菜没有了,还从家里面给我们捎来很多鸡蛋,特别的懂事。
我因故要提前离开木拉了,那一天早上,我起的特别早,我选择悄悄的离开,我不想和大家告别,更不能让那些孩子看到又一个老师离他们而去,我知道他们已经有过这样好几次失望的记忆。当走到这姐弟家门口时候,我害怕起来,我怕他们看到我的离开,但是我又想见到他们,我想和他们说老师还会回来的。
是的,我们还会回来的,我们一直标榜我们不是过客,我们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当支教回来大连后,我们联系了半岛晨报,他们帮助我们寻找爱心人士,很快收到了10几个爱心人士的电话,我们为10几个孩子找到了长期定向资助人。那天晚上,我们喜极而泣,我们山人行始终还是做了很多事情的。我们不是过客!
有的人在大学里几年迷茫过去了,而有的人大学四年时间专注一件事。我想我在大学的尾巴做了这么一件事情,这是我大学里面最骄傲的事情,我有一群同声同死的朋友,我们一起为贵州山区的教育事业努力着。四年,何憾之有?
现在,也会有孩子们给我们发发短信,问长问短。而我们也会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或是四处路口时候停顿下来,想一想那些支教的日子,因为那段时间,我们真的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也是最真实的自己。
“山人行”爱心捐赠卡是用我的身份证办的,我欣然接受,因为,我已经知道:支教,是一辈子的事情!
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支教不归路。
大学生农村支教个人日记范文4
7月10日 星期四 阵雨
前几天一直在药大里和志愿者们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拍视频,分发书本,打印资料,画海报等等),感觉自己一天挺忙的,早晨按时醒来,晚上忙到十一点。虽说如此,但是能够感觉到志愿者们按耐不住的期待,最后将各种路途上的细节慢慢梳理清楚之后心里就很有成就感。
今天下午带着大家一起向云南进发,路上安全组一直保护着大家的安全。分组之后自我感觉办事效率(点人数什么的)会比较高一点,但是最后效果看起来一般般。途经三四个省,一共三十多个小时,从没有到过这么远的地方,不由的赞叹起窗外的美景。巍峨的山峦,平坦的田野,形形色色的村落,美丽的江河湖泊,精彩的风景总是稍纵即逝,就像一生中遇到的人一样。
到达云南之后需要转车到达弥渡白云村,忽然雨下的非常大,大家吃完午饭后登上通往祥云的大巴。车站里执勤人员询问我们团队来干什么的,听说我们是来云南支教的志愿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号码,到时候可以来弥渡给我们接回来,不由的就被他的热心感动了。
云南的景色全都蕴藏在高山上的高速路上,路边的防尘设施,山崖边的村庄,接天的田野,多彩的山野,各种以前没有见过的景色,都感觉自己才是乡巴佬了。兴奋的我忍不住给爸妈,姐姐打了电话,告诉他们激动的心情。
最后终于到了目的地,刚到小村子就和跳舞的村民混成了一片。 吃了一顿比较好的晚饭,就上山到了小学,住的地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荒凉。然后整理好自己的行李,搭起蚊帐,美美地休息了。
7月15日 星期二 晴
这两天在村里张贴之前画好的海报和横幅,做初步的宣传。有的海报好不容易张贴了不小心就被风雨刮落了,还用订书机把横幅订在了土墙上,好心酸的样子,哈哈。
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落下帷幕,我们分组走访了白云小村的四个村落,遇见了形形色色的小朋友和大人。有误解我们的,有热情邀请的,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感动。听见最多的话就是在这吃饭吧,然后需要一次次的婉拒。
有的孩子很羞涩,不太愿意说普通话;有的孩子很乖,平时很爱看书,但是家长的交流因为平时的事情太忙,所以不太多;有的孩子在家里就要帮助爸爸妈妈做饭烧菜,割草喂猪,挺想来学校读书的。
遇见几位孤寡老人,平时也只有他们自己呆在家里,对于我们的到来十分的欣喜和意外,聊聊家常,还一直抱歉说没有什么能够招待,连声说对不起,他们的真诚让我伤感。两天都有下雨,说下就下,山路一下子就变得比较泥泞,乡亲们叫我们躲在家里躲雨,然后聊聊孩子的教育,家里的经济,以及平时用药安全的情况。今天云南当地还举行了庙会,爷爷奶奶们给我们做了两餐斋饭,尝到了云南的特色凉粉。有的志愿者水土不服,出现了胃不舒服的情况,希望渐渐的能够好转。
这里的小孩没有很大的学习压力,都让孩子能够读到什么程度就算了,之后出去打工或者读个职校,学点技术。然后农村这边贫富差距很大,经过修路之后,大家的生活条件普遍提升,大家住房都是依山而建,上下山不太方便。经济来源大部分都是农业,养殖,运输等副业以及外出打工等。
晚上说了志愿者需要注意的规章制度,不溺爱孩子,安全记心上,团队意识等等。平时志愿者看到有什么做得不太好的就会互相调侃,开开小玩笑什么的。
希望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够好好的将支教进行到底~
7月15日 星期二 晴
这两天在村里张贴之前画好的海报和横幅,做初步的宣传。有的海报好不容易张贴了不小心就被风雨刮落了,还用订书机把横幅订在了土墙上,好心酸的样子,哈哈。
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落下帷幕,我们分组走访了白云小村的四个村落,遇见了形形色色的小朋友和大人。有误解我们的,有热情邀请的,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感动。听见最多的话就是在这吃饭吧,然后需要一次次的婉拒。
有的孩子很羞涩,不太愿意说普通话;有的孩子很乖,平时很爱看书,但是家长的交流因为平时的事情太忙,所以不太多;有的孩子在家里就要帮助爸爸妈妈做饭烧菜,割草喂猪,挺想来学校读书的。
遇见几位孤寡老人,平时也只有他们自己呆在家里,对于我们的到来十分的欣喜和意外,聊聊家常,还一直抱歉说没有什么能够招待,连声说对不起,他们的真诚让我伤感。两天都有下雨,说下就下,山路一下子就变得比较泥泞,乡亲们叫我们躲在家里躲雨,然后聊聊孩子的教育,家里的经济,以及平时用药安全的情况。今天云南当地还举行了庙会,爷爷奶奶们给我们做了两餐斋饭,尝到了云南的特色凉粉。有的志愿者水土不服,出现了胃不舒服的情况,希望渐渐的能够好转。
这里的小孩没有很大的学习压力,都让孩子能够读到什么程度就算了,之后出去打工或者读个职校,学点技术。然后农村这边贫富差距很大,经过修路之后,大家的生活条件普遍提升,大家住房都是依山而建,上下山不太方便。经济来源大部分都是农业,养殖,运输等副业以及外出打工等。
晚上说了志愿者需要注意的规章制度,不溺爱孩子,安全记心上,团队意识等等。平时志愿者看到有什么做得不太好的就会互相调侃,开开小玩笑什么的。
希望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够好好的将支教进行到底~
7月19日 星期六 晴朗
两天的招生情况一共招到了一百三十多个孩子,差不多每个年级20多个学生。第一天只招到了二十几个,志愿者们还有点沮丧呢。因为我们借了白云村的老学校的场地,条件很差的,没有一张桌子和椅子,所以只能让每个孩子自己带了桌椅,嘱咐学生家长看看学生回去的时间。18日早上进行了暑期夏令营开营仪式,我们的袁校长给大家发表了讲话,接着是各个兴趣班老师的表演,激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然后每个班级开展开形形色色的班会,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歌,感恩的心,夜空中最亮的心,小苹果。。。。。哈哈
18号下午的时候就有了第一节课,因为对孩子们没有什么了解,我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自己怕准备的东西老是不够,后来发现自己对他们的知识有点高估了,可能是有点根据了自己的知识能力吧。健康课堂第一课教导他们学会看温度计,让大家一起参与进来。有的时候发现自己说什么孩子们没什么反应,这时候就挺失望的。晚上总结的时候有几个老师说五年级的孩子比较死气沉沉,挺害羞的,然后我就在课案里面修改了一些内容,希望能够在以后的培养中增进与孩子们的感情。
记得我小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叫做《告诉世界,我能行!》,是知心姐姐写的,她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今天上课的时候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我能行”三个字,让孩子们大声的念。接着在孩子们上台发言的时候鼓励他们大声的说话,遇到困难就多想一下“我能行!”,最后出教室的时候感到大家都变得稍微活泼了一点,这是我很开心的。后来听到班主任从孩子们那得到的反馈,说很喜欢健康教育老师,心里就更加美妙了~以后会更加多的注意一下班里不太说话的几个孩子,希望能够记得小学三个年级的孩子吧~!
其实很羡慕作为班主任的志愿者,晚上开会的时候听到他们说有孩子家长给大家带菜的,有送粉笔的,有送桌子的,有送给班主任自己做的小花的等等。。他们心里的感触是我不能体会到的,很羡慕~
-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作品部分转载于互联网,旨在为网民提供阅读参考,若《大学生农村支教日记范文【大学生支教】》一文涉及版权问题,或原作者不同意本站转载您的作品,请通过页面底部邮箱告知我们;因为本站编辑人手有限,而部分文章作品原出处也无从考究,所以若没注明本文出处或转载到本站请您谅解,感谢您的包容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