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正文
-
记一印公司 平印车间主任王冬同志
今年年初,按照集团公司上市要求及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公司将原彩印车间、书刊车间的双胶工段和华艺公司整合成立了平印车间,新成立的平印车间一举成为公司最大的印刷车间,人员和设备基本上占据了生产车间的半壁江山,作为车间主任的王冬同志,肩上的胆子可谓不轻。
王冬同志刚刚四十出头,身材魁梧,步履矫健,做事雷厉风行,面对巨大的压力和责任,他不急不躁,从容自若,面对整合初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他深入生产一线,穿梭于各个工段之间,将办公地点搬到了离生产现场最近的地方,他耐心细致地了解具体情况,沟通、协调、整合、规范,运用丰富的管理经验、创新的工作思路,使整合的优势很快凸显出来。
整合成果之一是实现了人力资源共享。原华艺公司的三菱六色机严重缺员,只能勉强开一个班次,车间主任王冬果断决定,将原彩印车间老化严重、已无法正常生产的四色七号机人员调到三菱机,新调来的三名人员,很快熟悉了机型,正式上岗生产,为旺季生产增添了一份力量。
整合成果之二是实现了技术资源共享。今年五月,包装工序的模切机出现故障,模切机是包装工序的咽喉,没有它印刷出来的产品就无法制作成客户需要的成品,生产厂家的意见是对设备进行大修,但大修不仅花费巨大,而且耗时很长。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信誉,车间主任王冬同志急中生智,一声令下:我们自己来!于是他调动原彩印车间的技术骨干协同包装工序的技术人员共同投入到模切机的抢修中,最终,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花费排除了设备故障。
王冬同志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忘我工作,在感冒高烧到39度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没请一天假。在王冬同志的带领下,平印车间员工克服了整合过程中的种种不适应,协同一致,士气高涨,不仅在极短的时间内圆满完成秋季教材教辅的印刷任务,及时完成封面和插页的配套任务,而且在教材生产旺季,实现了图书印制的突破性增长,为今年后期乃至明年的市场业务承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印公司供稿)
-记二印公司 技术质量部李家宁同志
技术质量部李家宁同志,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二十多年来,能够积极主动的总结质量管理经验,在工作实践中加强业务学习,熟悉和了解不同设备的性能,钻研掌握新的印刷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和质量管理技能。
根据技术质量部的分工,李家宁同志负责胶印车间工作,工作中的李家宁尽职尽责,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质量隐患,对原版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与上下工序沟通,进行重点关注,技术性的弥补;车间质量工作遇到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进行处理、妥善解决,为车间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李家宁同志从生产过程中质量制度的落实,到车间反映的质量问题及时答复,再到发现问题原因的追溯,对每个环节都不辞劳苦的全程跟踪、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在李家宁同志的努力下,胶印车间的产品质量逐步提升。
李家宁同志甘于奉献,经常主动替部门其他同事分担工作任务。在技术质量部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但只要车间有问题反馈或是签装前样等工作,他都会主动的帮忙处理这些问题;二印公司搬到新厂区后,单位离家较远,在生产旺季需要值夜班时,李家宁同志总是主动申请值夜班;生产旺季遇分配手工活任务时,他总是带领着成检的夜班人员积极完成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及时有效地处理完车间和半成品发现的质量问题,马上到车间做手工活。他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对工作的积极性,给部门职工做了一个好榜样。
李家宁同志爱岗敬业,在工作中能做到“舍小家,为大家”。2014年7月,李家宁同志八十高龄的母亲不慎摔倒住院,正赶上公司生产旺季,各个车间都在加班加点的生产,做为独生子的李家宁同志,将母亲托付给了亲戚帮忙照顾,一直坚守工作岗位,没有请一天假。李家宁这样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李家宁同志与同事关系融洽,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一切以工作为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好榜样!
(二印公司供稿)
-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作品部分转载于互联网,旨在为网民提供阅读参考,若《记一印公司平印车间主任王冬同志事迹材料(印刷厂)》一文涉及版权问题,或原作者不同意本站转载您的作品,请通过页面底部邮箱告知我们;因为本站编辑人手有限,而部分文章作品原出处也无从考究,所以若没注明本文出处或转载到本站请您谅解,感谢您的包容与支持!